關於我自己

我的相片
Taipei, Taiwan
投資是一輩子的功課

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

承認未來不可知

投資做的就是預測未來,如果預測股價會漲,投資人會買進,預測股價要跌,因此賣出。如果我們承認未來不可知,那要怎麼投資股市,或者任何一個金融商品。因此我這裡指的未來不可知論,並不是真的對股價一無所知,而是要投資人在做投資對未來有一個比較謹慎地看待。這個觀念,我認為講得最好的是馬克思霍華德的書,有關投資與人生最重要的事。我第一次看這本書是在書店隨手翻到的,有人這樣高調地說自己的著作最重要,確實少見(部分是翻譯的緣故),但是這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好書。我想要不是橡樹資本在之後一年要上市,馬克思要做一點宣傳工作,一般投資人不會有機會見到這本寶典的問市,畢竟沒人希望告訴別人自己成功的祕訣。

這本書把投資人的投資態度定調為知道未來派與未來不可知派,這兩者最大的差異就在於對未來預測的相信程度。知道未來派,透過種種分析來形成對未來的預測,接下來的決策都是透過這些預測來進行,如果預測利率要下跌,信貸總量應該要上升,融資成本變便宜,股價應該要上漲。因為決策必須由預測出發,所以必須花大力氣預測這些指標,如果指標預測錯誤,投資結果可能會與期望相差巨大。

另外一派是未來不可知論,因為無法預測未來,利率不知道,信貸數字不知道,總之就是對總經不做猜測。未來不可知派傾向花時間在研究公司本身的經營模式,與其他競爭對手的比較。通常微觀的研究比較容易做出差異。投資人如果對某家公司研究了十年,基本上與研究一年的投資人功力會相差巨大。但是如果是總經的研究,十年跟一年的功力有時候難以分辨,因為大家都是使用一樣的工具指標,對經濟數據的判斷也容易群聚取暖,結論不會有太多驚嚇。

未來不知派因為覺得未來不可知,投資人傾向保守操作,只冒衡量過,不會傷筋動骨的風險。經由多元化分散投資,反向操作,等各種方式規避風險。研究上檔機會並以最壞打算的下檔情況來評估風險,如果會導致炸毀的情況發生,就不參與。基本上鮮少站在選擇權的賣方,如果要賣出選擇權,通常不會是裸部位(空手),寧可少賺錢,不冒賠大錢的風險。這聽起來和巴菲特的集中投資概念背道而馳,但是其實是程度的差異。適度的集中投資,也就是適度的分散投資,任何事情做過頭都不好。分散投資到極致,就等於投資大盤,那沒意義作個股的研究,如果真的要集中投資,巴菲特應該只重壓一支股票,以求報酬率的最大化。但我們知道巴菲特兩者都沒有做,他集中投資,但是任何一個投資出問題,都不至於使他被驅逐出場,他稍微分散投資,但是任何一個投資成功,會對投資組合的收益產生明顯好處。由此我們知道,投資集中與分散投資的程度,取決於能不能留在場內。投資人應該盡量集中投資,但是不可讓某一投資的失敗,導致被迫離開市場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